Pages

Sunday, September 29, 2013

So Long, My Hong Kong ( 香港再見 ) by Gregory Kane.

A short video about H.K.
沒有看過的, 請你看一看.
這短片子捕到了幾許香港的神韻和風貌!!!
Absolutely beautiful!  "So Long, Hong Kong"

献給熱愛香港的每一個人!
Dedicated to everyone who loves Hong Kong! This is a lovely 3 minute video - done by an expert.

香港再見 !  So Long, Hong Kong!
A farewell love letter to the city he has called his home for the past six years.

Tuesday, September 24, 2013

中國須籍『未來感』立國 -范疇


 ( 轉載 亞洲週刊 -新思維及其他專  2013811 27 31 )

 范疇,兩岸專欄作者,連續創業者,組織戰略顧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曾出版《台灣是誰的?》、《中國是誰的?》等書。                                                                         

祖先及國族的歷史,是用來敬拜的,而不是用來追隨的,自己的未來自己負責,立國更如此。                                                                       

人不能切斷對歷史的知識,也必須堅持追求對歷史的知識,但是人類走到當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必須認清一件事,那就是人的「歷史感」已經成為人類相處的主要絆腳石。                                           

歷史感,和歷史知識不是同一種東西。歷史知識的成立標準,是嚴格的學術論證流程,而歷史感可以說是歷史知識的逃兵,它不服從知識的規律,帶著部分槍械脫隊,肆意縱橫,甚至在思想的原野中姦殺擄掠。
儘管強烈的歷史感可以發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爆發力,使得它富國強兵,但是,一個長期依賴歷史感進行競爭的國家,事實上已經身處危境。其中的危險,可以分幾個層次來看。首先,統一所有人民的歷史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人的本質是自由思想的動物,只能固窒一時,無法固窒永久;只要人的群體夠大,遲早會出現相衝突的歷史感,在「歷史感一元化」的文化氛圍內,這種衝突只能帶來鎮壓或者革命。我們的歷史知識中充滿了血淚斑斑的事例。大者例如由希特勒挑起的納粹歷史感,帶來了數以百萬人的喪生;小者例如中國國民黨退敗台灣後所秉持的一元化歷史感,終招致台灣本土的歷史感的挑戰而崩盤,雖然這場歷史感的衝突帶來了台灣的民主化,但是由於其底層動力是歷史感而不是人性的啟蒙,至今台灣還置於歷史感衝突的危境之中。

依賴歷史感作生存競爭,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危險。那就是,歷史感的本質傾向於固化,而人類的未來傾向於變化;以固化之思想價值,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競爭,被淘汰的機率太大了。若我們尊重歷史知識,應該可以知道,人類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固化的歷史感能夠屹立不搖的,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被徹底淘汰,僅存的或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如歐洲的皇室,或在式微過程中,如教廷體制。


人有記憶,生存靠傳承。惟其如此,我們更得小心翼翼的對待歷史。歷史學者在建立歷史知識之時,固然困難重重,然而對歷史知識的最大攔路虎,卻正是人們的歷史感,尤其當歷史感的話語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之時。在固化的歷史感下,歷史知識的挖掘只能朝向一條被允許的脈絡,久而久之,歷史感就被自我證實。

人具有理性的成份,而人之間的衝突化解靠理性,儘管過程也艱難,但是這點毋庸置疑。一種歷史感,無論開始時是多麼的理直氣壯,若任由其脫離歷史知識而奔馳,到頭來它就會威脅理性。如前所述,歷史感具有自我證實、自我實現的特性,日久天長之後,它不但能通過片面的歷史知識來鞏固自己,還能導致人們的行動方向一致化、焦點化,從而產生最新的「實證」,導致事態升級。這很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案例,例如某人相信別人不喜歡他的某種行為,他就有意無意的凸顯自己的那種行為,結果當然就會進一步證實別人確實不喜歡他。

今天的人類,正處於這種「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的巨大威脅之下。地球資源不夠,區域、人種之間的分配不公,經濟的掠奪等等,固然對人類的和平交往是極大的障礙,然而最大的危險還是在於,當這些種種問題附身於某種強大的歷史感之時,或者說當歷史感收編了這些問題之時。顯著的案例就是當今伊斯蘭主義對世界的挑戰 。部分西方學者如杭廷頓以「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來詮釋這場衝突,其實,冠以「文明」一詞有點美化之嫌,甚至是西方的「文明歷史感」誤區的表現。

除了靠歷史感維繫自己的文化、國家、生活方式,人類還有其他的出路嗎?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基於歷史知識的未來感。與歷史感相較,未來感的核心差異就是,它基於演化的事實,它承認未來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化。未來感啟自一種心理上的斷代,塵歸塵,土歸土,過去的歸歷史,未來的歸演化。演化論的核心之一是「物競天擇」,而依戀於歷史感的物種,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前提下,終究是競爭失敗的,生物界如此,人界亦如此。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以歷史感立國的氛圍;強烈的歷史感,正在稀釋那好不容易才產生的一點未來感。儘管這種歷史感立國的策略有其社會現實基礎,然而如前所述,歷史感的自償機制特性會使得未來的路途越走越窄。許多人認為,中國是個歷史感的國度,事實上,這說法只在漢朝以後有效。在先秦的思想中,以易經為代表,講究的是變化世界下的未來感,否則,「日日新,苟日新」、「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之言作何解?即使在民間,也有敬祖慎終之說;祖先,是用來敬的,不是用來追隨的,自己的未來是自己負責的。歷史感幫助了中國在世界立足,但只有未來感才能讓中國在世界創造;中國需要從歷史感立國,轉向以未來感立國,才能站上人類文明發展的尖端,如果要引領當今世界,僅此一途。
Taibeijing@gmail.com

Yo Yo Ma & L'il Buck – Swan Lake


This is Yo-yo Ma playing swan lake, with a guy named L'il Buck.
He is a hip hop dancer who was on the show "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It is so interesting - it's like a new kind of ballet almost even though it is actually hip hop.
Very creative & amazing beautiful dance.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3

TANGOAMADEUS 2012, Alejandra Mantinan & Aoniken Quiroga,

很少見到如此身材的男士演探戈,卻又出奇的俐落,精彩。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3

趁一切還來得及


以下一篇文章係medov醫生的近文,言簡意賅,趁一切還來得及,若能因此修正我們的觀念,甚至改變習慣,從而健康受益,亦不枉她一片婆心。

 成為永遠病人的二大原因:過食+藥物!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則是胰臟過度疲勞!
 細嚼慢嚥是在降低胰臟負擔!

 活得健康的重要原則~一少三多!
A. 

B. 
休息
C. 
喝水
D. 
流汗

 滿身流汗對各種疾病都是有益的!

 改變體質是根治高血壓的不二法門!

 有健康活力的腎臟就不易罹患高血壓!

 飯量越大,耗氧也越大,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了!

 只要積極改變體質就可以治萬病!

 吃飯最好「五分飽」不要「撐飽」!

 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補氣活化的時機!(消化系統運作時,就停止排毒!)

 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重度缺氧)!

 癌症是身體長期處於中毒狀態(強酸)所引起「缺氧」的自然現象!

 「氧」是身體治病、救命的靈丹,它決定腺體調節能力、免疫系統的強弱,更掌控了癌症病人的生殺大權!登山喘氣是最佳的補氧運動!40多年來李豊醫生靠天天 登山抑制淋巴腺癌,至今活跳跳(本來只有半年的存活率,多活了40多年),我的好友因淋巴腺 癌在台大醫院化療,11  月後,就天人永離!

 勉強消化食物,只會繼續透支體內血氧,迫使免疫系統一厥不振!

 疾病來自違背大自然,健康則是來自順乎大自然!

 癌細胞是「厭氧性」的,正常細胞是「嗜氧性」!登山喘氣補氧,可使皺縮的癌細胞變回飽潤的正常細胞,腫瘤消失

 治癌的重點:
A
消除缺氧現象
B
提身自體免疫能力
C
積極改善酸鹼體質

 有病的人不適合住在冷氣房內,應儘量讓體溫升高多出汗!

 幫助病體出汗提升「氧水準」是復健的主要工程!

 提昇免疫能力的重點:
A
血液循環良好
B
新陳代謝正常
C
精神良好。

「憂 傷」是毒藥,「開懷」是良方!

 消化是一項十分耗氧的工程!

 當消化功能增強時,內分泌與解毒系統就顯著減弱!

 當身體遭病毒入侵或是廢物累積超過上限時,「發燒機制」立即啟動!

 「吃藥」是一種「慢性中毒」!

5%屬急性病應該仰賴醫生治療,但是95%的慢性 病應該交給自己治療!

 自己專屬的醫生~自己本身,自己專屬的藥廠~內分泌系統!

 身體是最好的明醫,活化腺體後自有取之不盡的靈丹!

 當身體飢餓感訊號出現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時!

 癌細胞怕熱、厭氧、厭鹼!

 養成每日多發熱流汗習慣,避免酸中毒與內分泌腺的失調衰退!

 自體中毒~情緒、生活壓力,便祕,失眠!

 持續性的緩慢出汗,將深層細胞內積存的廢物毒素傾入血液後,繼而成功燃燒代謝並藉著汗水排出體外!

 長期多食習慣使消化系統過勞,長期消化不良結果血液酸毒化!

 如果睡前吃飽飽,保證一夜睡不好,睡前吃得越少就很快睡飽!

 飽食快感之後,立即換來數小時的精神衰退與陷身體於缺氧虛冷的低潮!

 嚴格遵守不餓不食的良好習慣,儘可能延長二餐間距,讓身體獲得些許喘息機會,以支持免疫細胞進行警察任務!

 當飢餓時,有機人體有一種神奇力量,開始將癌細胞、廢物毒素當成燃料!

 不餓又多食造成持續性的缺氧,最容易出現身體的惡化!

 飽對病人不利,是缺氧疾病的開始! 是治病潛能發揮之時!

 生病時本能性是不餓的,此時消化腺體需要「深度休息」,以利加強內分泌的發達,才有助於身體發揮整體的調節治療功能!

 加強免疫功能是治癌的不二法則,請別誤食健康食品(多含化學成分)!

 維持「神智的清醒」,顯示腺體發達與免疫系統功能處於最有效的狀態!

 神智更足以檢驗自體免疫功能的強弱!

 重要基本概念~癌症是吃出來的!

 

Monday, September 16, 2013

蘇軾機智幽默佚事十則


~ 蘇軾機智幽默佚事十則 ~

 
1、反唇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牆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注:二人政見不同,關係不是很好。)
 
2、針鋒相對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
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

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


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

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
 


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3、投石引詩

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
 
秦少游受到啟發,沖口而出:投石衝開水底天。 

4、年少輕狂

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於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
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
)

沒料到,幾天之後,一鶴髮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

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

境界為之一新,鄉鄰皆刮目: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5、世態炎涼

(有些版本指鄭板橋 - 注)

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敍談。

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
又叫小和尚:敬茶
!”

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

連聲地說:請上坐!”  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

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6、少遊犯難

一天,蘇東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遊玩,見小路上有個用三塊石頭壘起的磊橋

蘇東坡用腳踢了一下石橋,同聲吟出一句上聯:踢破磊橋三塊石

他回頭看看秦少遊,要他對出下聯。

秦少遊想了很久也沒對出下聯,回到家裏悶悶不樂。

蘇小妹看丈夫一臉不悅之色,只道是出了什麼事,一問才知是為了一句對聯。

她二話沒說,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字,同時用剪刀剪成兩段。

並道出下聯:剪斷出字兩重山

翌日, 東坡一看﹐笑道﹕這必定是你夫人代作﹐因為字只有女人會用﹐男人是用砍﹐劈﹐削, 等字眼。
 
 
7、巧退豪門

據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

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後連忙應選。

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

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於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

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

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醜,於是怏怏地走了。


 

8、月下花前

一日,蘇洵來到後花園內,只見山石間流過一泓淙淙碧水,微風中送來陣陣花香。

紅日西下,綠樹掩映,一彎新月掛在半天之上。

這位老先生頓時詩興大發,忙喚來蘇軾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

蘇洵說道:“如此佳境,不可無詩。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們各自吟出兩句詩來,

且要將此二字依次作為上下句的末字,吾兒以為如何?”

兄妹一起應道:“父親說得好。”

蘇洵見兒女一起應允,十分高興,首先吟出兩句詩來: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間過來香。
 

蘇軾一向以詩詞著稱,聽了父親的詩句,以為過平過俗,不以為佳。

誰知正當他沉吟之際,調皮的小妹卻開口道:“兄長平日作詩,思路何等敏捷,

想當初嘲弄小妹額角長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的詩句,得來何等迅速,今日緣何思路閉塞?”

蘇東坡一聽,知道小妹又在調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來:
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蘇小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聽了父兄的詩句,兩相比較,覺得還是哥哥的略高一籌。

心中尋思道:“長兄的詩句好則好,但嫌欠雅。”

小妹略加沉思,恰好遠處傳來杜鵑的啼鳴,她聞聲生情,也信口因此兩句詩來:
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小妹詩句剛吟出,父兄不禁齊聲贊好。

 

                                 9、絕妙字謎

蘇東坡被貶嶺南為官,一日無事遊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

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喜出望外。

蘇東坡一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

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

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

老和尚一聽,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東坡奮筆疾書,一幅對聯一揮而就:
一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一點無

時隔不久,佛印雲遊來到此山,見了對聯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

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麼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一 夕 匕 ,八 千 几)這是罵他 "死禿".


                                   
10、蘇妹妙對

一天,蘇東坡對蘇小妹說:“都說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對好我出的對子,我就佩服你。”

蘇小妹笑答:何須一個晚上。

蘇東坡看她滿有把握,就說出他的上聯:
水仙子持碧玉簪,風前吹出聲聲慢

蘇小妹聽罷,暗稱難度大,竟一時對不起。

過了一會,她見月光下一個丫環端來茶水,觸景生對: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東坡聽了妹妹對的下聯,連聲贊妙。

這副對聯恰到好處地嵌入

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紅繡鞋聲聲慢步步嬌六個曲牌名,

而且用擬人手法賦予具體形象,出對巧,應對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