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April 6, 2014

[轉載]默克爾送習主席地圖五大玄機 2014-04-01


原文作者 曉妍鳳平

中國主席習近平最近在歐洲訪問,受到了歐洲各國最熱烈的歡迎,相比之下,美國總統奧巴馬應該都感到嫉妒。尤其是中國在訪問德國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向中國主席習近平贈送了德國于1735年繪製的第一幅中國精美地圖。   
從此地圖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正是雍正駕崩,乾隆登基之際,當時的中國版圖看包括北部的遠東,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 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盡咸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釣魚島更在其中。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千米。
除此之外,周邊國家如朝鮮、安南(越南)、南掌(老撾)、緬甸、琉球、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蘭芳共和國等則為清朝的保護國。仔細品味,當時的中國地圖就像一片桑葉,並非現在的雄雞模樣。
此時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向到訪的中國主席習近平贈送 1735 年地圖,在丁丁看來,應該是用心良苦,可謂意味深長。
  
首先:是在告訴中國這頭已經本來的雄獅中國統一大業遠未完成。
1735年到現在,不到三百年的時間,中國版圖從過去的 1300 多萬平方公里到現在竟然只約有 960 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即使如此,被中國認為是主權範圍內的領海、領土還被他國所侵佔。所以,中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被他國侵略的國家,並非是強大之國,收復國土應該是當代中國領導人最大的責任。   
睡獅已醒,如果還不發威,只能成國人永遠的記憶和永遠的心痛,讓後人感覺對不起自己的祖先,把祖先創造的基業竟然萎縮成如此之模樣,真讓人感慨萬千。
國人稱讚長江,是因為長江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為約 180 萬平方公里,可國人也許不知道,在曾經的中國版圖上,最大的河流並非長江,而是黑龍江,流域面積為 183 萬平方公里,比長江流域還大一個海南省,可現在的黑龍江竟三分天下,中國占幾何?
 
其次,是在告訴俄羅斯,中國也可以用克裡米亞的方式收回領土,意欲拉攏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領土之所以變形如此,最大的原因是當年的俄羅斯侵佔了中國北方大量的領土,包括庫頁島、海參葳,更包括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當然還包括哈薩克的巴爾喀什湖在內的 200 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尤其是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當然還有外蒙古。
這其實是在告訴俄羅斯,你今天以克裡米亞曾經為俄羅斯領土之由,中國在將來同樣可以用這樣的理由收復失地。這其實也是在拉攏中國站在西方的一邊。


第三,是告訴日本必須承認歷史,德國不會站在日本那邊。
眾所周知,中日領土之爭的關鍵為釣魚島,日本為了侵佔釣魚島,到處放出謠言,企圖矇騙全世界,其實德國早就知道,現在不但是釣魚島屬於中國,就連琉球群島屬於中國也是鐵板釘釘的事情,無法狡辯。所以,即使日本到歐洲要求德國等主要國家支援其主張,德國是不會支援日本的,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歷史,這其實也是告訴美國,支援日本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理由和根據的。  

第四,同時也告訴了中國周邊國家,中國要求主權完整是合理合法有歷史依據的。
現在的中國周邊許多國家,包括印度、朝鮮、韓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國,你們確實是侵佔了中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因為在 200 多年前,中國的版圖就已被全世界所承認,不但如此,你們中的許多國家在 200 多年前還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視中國為宗主國,所以,無論你們用何種方式都都是站不住腳的,中國現在收復失地是完全正當的行為。 
  

第五,應該也有羞辱中國的意味所在。
中國不是自稱強大嗎?不是世界的老二嗎?不是睡獅已醒了嗎?看看你們過去的版圖,再看看你們現在的版圖,不但面積縮小了四分之一,即使臨海卻沒有自己的出海口,外出世界各地都要受到別國的監視,就連當年屬於你的附屬國,現在還聽你的話嗎?不但如此,那些曾經的附屬國卻倒過來侵佔你的領土,如此大國,臉面何在?你們中國人看看1735年的地圖,你們難道不感覺羞愧嗎?對得起你們祖先的基業嗎?

德國總理贈送中國 1735 年版地圖,雖然沒有明說其用意何在,但在中國人看來,應該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中國人應該能夠用中國的寓意讀懂其中的用意,不怪別人侮辱,只怪自己無能,雖然笑納,但相信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笑得心痛。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意味著犯罪。可現在的國人不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又有幾人能夠記得中國歷史的傷疤呢?

在中國國家主席的訪歐之旅中,各個到訪國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施展各自的魅力來體現對中國的重視。這次,德國人打出了第一先生私人宴請 牌。週五晚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先生邵爾在總理府官邸私人宴請國家主席與夫人。這也是這位德國女總理第一次用這樣私密的方式來接待客人。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中國國家主席展開的下午正式會談之前,帶領習參觀了德國政府內閣的會議室。   
德國總理默克爾: 我希望通過我們之間的合作,為兩國關係更加密切做出貢獻。  
當天晚間,默克爾攜極少公開露面的德國 第一先生 —— 物理學教授紹尓在總理府私人宴請習近平夫婦,並贈送一件意外的禮物。   
德國總理默克爾: 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1735年的中國正值清朝 康乾盛世 時期,當時的中國國土面積約有 1380W 平方公里,對比現在 960W ,國土縮水了 1/3 ,而其中僅被俄國侵佔的領土就達到 150W 之多!日前俄國悍然入侵烏克蘭,將喀什米爾地區併入俄國,德國于此時贈此圖給中國,其中寓意幾乎不言而喻了!   
你說這西方人,等於說:現在我開始挑啊。小孩子的把戲啊。 普京肯定恨,中國含笑不語。




AIRPORT LUGGAGE INSPECTION OFFICERS --- THIEVES....Must see

在美國ABC News的這段特別報導中,最常發生行李被安檢官員盜竊的10個機場包含洛杉磯,拉斯維加斯,達拉斯,休斯頓,紐約的三大(Kennedy, La Guadia, Newark) 以及佛羅里達的邁阿密,奧蘭多與傑克森維爾(),請大家看緊隨身行李,自求多福。美國機場安檢過程中,要求寬衣解帶,脫鞋脫帽,折騰個夠;是最容易讓我們手忙腳亂,轉移注意力,而忽略通關行李的。


MAKEOVER - - - 2013 Award winning 2nd prize at Tropfest short film festival , Australia .

Makeover, a 7 minute beautiful & funny film about 85-year-old widower Horace 'Horrie' Bedwell's quest to find and seduce a much younger woman, a beautiful blonde.

This film is brilliant ! Enjoy !

Saturday, April 5, 2014

美國抗衰老專家亮出獨家絕招,幫你慢衰老放腳步

當你拔掉第一根白髮、發現第一條皺紋爬上眼角時,那種惴惴不安的感覺是否仍刻骨銘心?
雖然人的壽命在不斷提高,外表看起來也比以前更顯年輕,可專家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
飲食結構不合理,會比上一代人提早面對衰老。
美國著名科學家威廉‧瑞森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衰老是一種病,是百病之源。
在國外醫學界,醫生們早已把衰老提升為一種疾病來看待。在歷屆“世界抗衰老論壇”上,
全球頂級的抗衰老專家亮出了他們的“獨家絕招”,幫你放慢衰老的腳步。

●吃麵包別剝麵包皮
世界抗衰老協會主席羅伯特‧高德曼博士介紹說,在烘烤麵包時,產生一種叫做整氨酸的物質,
不僅可讓麵包皮變黑變甜,還能將酶活化,使控制人衰老的自由基失去活性,並且能夠抗癌。
這種整氨酸在烘烤熟的麵包皮中的含量,是未烘烤面包皮含量的8

●隔兩小時喝一次水
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減少,就是皮膚出現皺紋的重要原因
高德曼建議,每隔12小時就應喝236毫升水,也就是近半斤水。
煮開水也要講科學,最好不要多次煮沸,否則會加重有害物質在體內沉積。

●少量多餐
美國最終壽命研究中心主席、藥學博士尼克‧德爾加指出,
一次進食吃到飽脹,會使體內大量血液聚集到胃部,造成皮膚供血不足,加速皮膚衰老
只有少量多餐才能對皮膚起到保健作用。       

●“原生態”食物最養人
如果想長保青春,就得少吃精緻食物,越新鮮、粗糙越好。“特別是主食,一定要吃全穀全麥的。”
德爾加表示,天然食品加工步驟越多,營養損失越大,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對皮膚無益。

●一小時內把早餐吃掉
美國抗衰老醫學協會會員、曾任美國知名電視臺黃金抗衰老節目顧問黃穎博士稱,
這樣做是為了控制好血糖水準。而且餐桌上一定不要離開蔬菜、水果和各種天然維生素丸
●中晚餐遵循433原則
也就是說,40%的食物來自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為主)
30%來自蛋白質(雞蛋、瘦肉、魚、豆製品等),剩下的30%來自脂肪(堅果、深海魚)

●多吃“雌”性食物
皮膚好不好,與體內激素水準關係密切,女人最好多吃大豆和山藥其中含天然的類雌性激素物質,
雖然這種物質的作用比雌激素低,但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卻比雌激素高1000倍。

●硒是“不老丹”
硒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被譽為微量元素中的“抗衰老明星”。
富含硒的食物有魚類、堅果和穀物等,特別是小米硒含量非常豐富。
板栗中的硒含量也很高,不妨經常食用。

●下午來份“充電下午茶”
黃穎建議,下午三四點鐘,只需準備半個蘋果、一把花生、一杯豆漿、一個雞翅
這幾種小食就能將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補充全,讓疲勞的狀態得到調整。

●睡覺時,家電保持安全距離
“臨睡前,你一般把手機放在哪裏?如果是放在床頭櫃等離身體很近的地方,那是不合適的。
 ”高德曼博士建議,手機至少要放在離床 4.6米 遠的地方,否則它發出的電磁波,
會改變你的精神狀態和睡眠模式。這個安全距離對電子鐘、收音機、電視、電腦、無繩電話等都適用。

●打盹小睡等於小型度假
美國睡眠基金會的研究表明,小睡40分鐘,不但能提高人的精力和警覺性,心血管系統也會變得更舒緩
並降低人體緊張度,效果就像度過一個小型假期。

●快走“甩掉”糖尿病
德爾加建議,每天快走30分鐘,每週5次,只需3年,就可降低2型糖尿病發病率,並大大延緩身體衰老的進程。
走路時,不妨挺直腰板,平視前方
每走一步,身體重心都沿著腳後跟—腳外側—小腳趾附近—大腳趾順序移動一次。
與普通走法不同,這種姿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那些以前被“閒置”的肌肉。

長期堅持可以降血脂,使肌肉的彈性增加。


Wednesday, April 2, 2014

Brilliant!!



A young Law student, having failed his Law exam, goes up to his crusty old professor, who is renowned for his razor-sharp legal mind. 

Student: "Sir, do you really understand everything about this subject?"

Professor: "Actually, I probably do. Otherwise I wouldn't be a professor, would I?" 

Student: "OK. So I’d like to ask you a question. If you can give me the correct answer, I will accept my marks as it is. If you can't give me the correct answer, however, you'll have to give me an "A". 

Professor: "Hmmmm, alright. So what’s the question?"

Student: "What is legal but not logical, logical but not legal, and neither logical nor legal?”

The professor wracks his famous brain, but just can't crack the answer. Finally he gives up and changes the student's failing mark into an "A" as agreed, and the student goes away, very pleased. 

The professor continues to wrack his brain over the question all afternoon, but still can’t get the answer. So finally he calls in a group of his brightest students and tells them he has a really, really tough question to answer: "What is legal but not logical, logical but not legal, and neither logical nor legal?” 

To the professor's surprise (and embarrassment), all the students immediately raise their hands.

"All right" says the professor and asks his favourite student to answer.

"It's quite easy, sir" says the student "You see, you are 75 years old and married to a 30 year old woman, which is legal, but not logical. Your wife has a 22 year old lover, which is logical, but not legal. And your wife's lover failed his exam but you've just given him an "A", which is neither legal, nor logical."